青藏高原腹地,三江之源再啟數字化新篇。近期,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與廣西維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共同打造基于“維小幫”智慧導覽系統的數字化服務平臺,以科技創新激活高原文化基因,推動博物館向“智慧化、沉浸式、全感知”方向全面升級。

強強聯手:數字技術賦能高原文化殿堂

作為全國重點博物館及國家二級博物館,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坐擁青藏高原獨特的地質礦產資源與多元文化遺產,館內540 余張歷史影像、千余件動植物標本及巖礦化石,系統呈現了從古羌文明到絲綢之路的文明交融史。此次合作中,廣西維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自主研發的三維地圖引擎、高精度定位感知算法等核心技術,為博物館量身定制了一套“輕量化、強交互、全場景”的智慧導覽解決方案,標志著青海文旅數字化進程邁入新階段。

六大創新功能重塑參觀體驗

此次落地的智慧導覽系統以六大核心功能構建“數字向導”服務體系:

1.三維實景地圖

實現室內外3D 地圖無縫切換,游客可自由縮放、旋轉建筑模型,單層與多層視角自由切換,博物館空間布局一目了然。

2.AI 智能導航

支持多模式路線規劃,結合AR 實景導航技術,通過手機攝像頭實時疊加箭頭指引與地標標識,精準定位展廳、衛生間等關鍵點位。


3.語音交互系統

基于語義識別技術,游客可通過語音指令查詢展品信息,系統自動匹配最優路線并推送講解內容。


4.沉浸式講解

依托藍牙定位技術,游客行至特定展品前即觸發語音導覽,同步彈出圖文、視頻資料,深度解讀青藏高原生態價值與文明印記。

5.互動打卡玩法

在礦物晶洞、生物多樣性展廳等區域設置AR 拍照點,游客完成打卡任務可獲“高原探秘者”等專屬紀念稱號,并生成個性化游覽故事。

6.博物館百科

通過時間軸與榮譽墻展示博物館發展歷程,結合動態地圖呈現高原地質演化脈絡,為游客構建系統性認知框架。

智慧升級:打造文旅融合新標桿

項目實施后,博物館服務效能實現跨越式提升:游客平均信息獲取時間縮短60% ,重點展品互動率提升85% AR 實景導航功能使復雜展區迷路率趨近于零。更值得關注的是,系統通過“一部手機游全館”模式,將高原地質知識、生態保護理念轉化為可感知、可傳播的數字內容,使博物館從靜態展示空間升級為活態文化課堂。

“此次合作不僅是技術賦能的實踐,更是文化傳承的數字化創新。”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數字孿生、元宇宙等前沿技術在文旅場景的應用,讓世界通過‘云端窗口’領略大美青海的獨特魅力。”

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智慧導覽系統上線后,顯著提升了游客互動體驗,通過AR 實景導航與多媒體展示,使參觀更沉浸直觀創新了文化傳播模式,以虛擬展示與互動活動增強科普教育效果;同時帶動了周邊文旅科技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成為“數字青海”建設的示范項目。